2024政府工作报告——医疗卫生领域的相关内容来了!
发布时间:2024-03-06 10:51
2024年3月5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图片来源:新华网
经过梳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医疗卫生、医药健康领域的相关内容如下:
一、2023年工作回顾,政府工作报告提到:
过去一年,新冠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
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
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扎实做好流感、支原体肺炎等传染病防治。
实施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
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
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深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
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人才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救助。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完善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密扎牢。
严格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
三、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推进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加大创新投入等相关内容: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
纵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医疗领域的重点任务包括前沿创新、集采、医保基金监管、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等诸多要点。其中,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等相关内容仍是重点之一。
2023年底,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到2024年6月底前,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到2025年底,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
该《指导意见》指出,根据成员单位能力基础,统筹建立县域内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统筹建立县域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中心,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服务能力。
近年来县域医院留院率提升,对精准诊疗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呈现出智能化、轻量化、简单化、便携化等多元化需求特点。《“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新一代医学影像装备,推进智能化、远程化、小型化、快速化、精准化、多模态融合、诊疗一体化发展。
根据《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3291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9768个,占比达到94%。三级医院仅3523个,占比0.3%,却掌握着医疗系统的重要核心资源。三级医院床位数3445405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744425张,床位数几乎是基层的两倍。
综合来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预计将会为医疗器械市场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推荐新闻
2024政府工作报告——医疗卫生领域的相关内容来了!
- 2024-04-11
11家中国企业上榜2023全球医疗器械企业TOP100
- 2024-04-26
七八百元的集采心脏支架敢用吗?国家医保局用数据说话!
- 2024-04-11
国家医保局: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新增3省份
- 2024-03-20